- 说明
- 点击数:1385
- 1.氯离子CL-浓度
- CL-浓度愈低,愈不易发生应力腐蚀破裂;但它同时还受温度及其它条件的影响,当温度较高时,有时微量的CL-, 也可能引起应力腐蚀破裂。
- 2.应力
- 应力愈大越易引起应力腐蚀破裂,减小外加应力将增加材料的断裂时间。大量实例证明,引起应力腐蚀破裂的应力主要是残余应力,而残余应力主要来源于冷加工以及焊接时引起的内应力。残余应力越大,不锈钢越容易发生应力腐蚀破裂。
- 3.温度
- 在决定材料是否发生氯化物开裂的环境因素中,温度是影响应力腐蚀破裂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奥氏体不锈钢来讲,在室温下较少有发生氯化物开裂的危险性。从经验上看大约在 60-70℃以上,长时间暴露在腐蚀环境中的材料易发生氯化物开裂。温度愈高,愈容易发生应力腐蚀破裂。
- 4.敏化
- 对于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进行了焊接以及焊后热处理的设备,可能会使材料发生敏化。由于敏化易产生晶间腐蚀倾向,同时也会增加应力腐蚀破裂的敏感性。这时产生的腐蚀开裂是沿晶的,这与通常的穿晶型氯化物开裂有所不同。
- 5.溶解氧
- 在中性环境中溶解氧或有其它氧化剂的存在是引起应力腐蚀破裂的必要条件。溶液中溶解氧增加,应力腐蚀破裂就越容易,在充分脱氧的溶液中则几乎不引起应力腐蚀破裂。
- 6.PH值
- 试验显示,在氯化镁溶液中遭受开裂的304不锈钢,其裂纹尖端处的PH值为1.2-2.0,这说明,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材料抗氯化物开裂的性能也将随之得到改善。
- 7.表面附着物
- 许多热交换器的不锈钢应力腐蚀破裂的事例表明,表面附着物对传热面的冷却侧尤其有害。在热交换器中,冷却水侧常附着有泥土、钙盐、生物、腐蚀产物等各种各样的沉淀物,它们不仅在传热面上形成绝热层,而且妨碍离子等的扩散,以致造成促进腐蚀的条件,因为附着物层的绝热效应,使得在其下面的管壁温度接近过程流体的温度。附着物层的形成,对于传热面的应力腐蚀是应特别引起重视的因素。
- 8.合金元素
- 镍是提高抗应力腐蚀性最重要的元素,根据42%氯化镁溶液腐蚀试验证明钼有不良影响,但其在实际使用中却往往表现出有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