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
- 点击数:2560
- 应校核在减压阀失效时的阀后用水配件的密封承压,最小密封承压应大于减压阀失效时的压力,否则,应在减压阀阀后管道上设置自动泄压装置;失效时压力超过0.6MPa的,宜配置超压报警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 卫生器具给水配件的密封承压可按0.6MPa校核;
- 用水设备和管件的密封承压可按其公称压力的1.1倍校核;
- 如用水器具的密封承压小于0.6MPa的,应按其实际值进行校核;
- 采用串联减压方式的,可只按后一级减压阀失效工况进行校核;但后一级减压阀采用比例式减压阀的,应另外校核前一级减压阀失效时,对后一级减压阀(未失效时)的出口压力的影响;
- 自动泄压装置宜设在减压分区的底部管道上,在泄压装置之前应设置压力表和检修阀;在泄压装置的设置场所应设有排水设施,并采用间接排水方式;泄压装置及管道的公称尺寸不宜小于减压阀出水总管公称尺寸的1/5,且不应小于DN15;
- 自动泄压装置的开启压力应小于用水器具密封承压时的管道压力,且大于减压阀出口静压时的管道压力。
- 超压报警装置的报警压力应大于减压阀出口静压时的管道压力,且小于用水配件密封承压时的管道压力;与自动泄水装置同时设置时,尚应小于自动泄压装置的开启压力时的管道压力。
- 由于减压阀在发生垃圾卡阻、节流口堵塞、密封件老化等情况时,可能引起减压阀失效;常规失效方式是垃圾卡阻失效,只能减动压,不能减静压,造成阀后静压与进口压力相等。在设计时,须充分考虑在减压阀失效时的阀后用水器具的密封承压能力,以免产生用水器具的漏损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应对阀后用水配件进行减压阀失效工况校核,在设计时,应充分了解阀后用水配件的种类和性质,收集其允许的承压能力数据,以及破损后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减压阀失效概率,降低失效后造成的损失,除了在减压阀前设置过滤器和在减压后设置较大表面尺寸的压力表(便于日常巡查)外,一般情况下,对于减压阀失效时压力超过0.6MPa的,在其阀后管道上,需要设置超压报警装置,及时报警和处置。对于超压后将产生后果的情况,应在减压阀的阀后管道上设置自动泄压装置。本规程所规定泄压装置的公称尺寸主要适用于常规失效方式,防止减压阀出口静压超压。